目前國內其他顏料生產企業也正不斷調整策略,確立各自的優勢和產品定位,并紛紛加強與各美術院校及藝術家聯系,尋找發展機遇,開展國際合作,提高質量,開發新品,形成了現代中國美術顏料業競爭合作,共同繁榮的局面。
在東方,傳統中國繪畫的顏料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盡管早期繪畫的遺存較少,但從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和青銅、陶瓷、漆器及紡織業等達到的成就,大致可以推測到其顏料和染料使用的水平。公元前200多年,秦漢時期壁畫殘片上的繪畫色彩已有大紅、朱紅、黑、褐、石青和石綠等。秦始皇兵馬俑的彩繪顏料中又使用了朱砂、鉛丹、碳黑和鉛白等顏料。魏晉以后中國繪畫顏料色彩品種日臻豐富,在而后的敦煌藝術中更是大大發展,據研究分析敦煌壁畫中使用的顏料僅紅色就有朱砂、紅土、雄黃、紅丹、鐵紅、胭脂和銀朱等多種,綠色中的石綠(孔雀石),藍色中的石青(藍銅礦)和來自中亞的佛青(青金石),黃色中的藤黃等則都是一直延續至今的顏料。當時使用的白色也為鉛白,石膏、白堊和高嶺土等則作為輔助材料。敦煌壁畫中還大量使用了金、銀、云母和石英等起裝飾作用的材料。據統計當時使用顏料的種類達四十多種,其中二十多種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北魏期時就已被應用。唐朝張彥遠在其著述《歷代名畫記》中不僅列舉了當時常用的主要顏料,還詳細注明了產地和加工方法?梢哉f當時中國的化學工藝技術和顏料制備技能在世界上也是處于領先地位的。
可是直至進入近代社會以前,中國繪畫顏料的生產還一直保持著作坊式和畫家自行加工的方式。隨著十九世紀初的西畫東漸,獨立的中國民族畫材工業開始萌芽。1919年,幾個實業家和畫家合作在上海創立了馬利工藝廠并開始生產馬頭牌水彩畫和廣告顏料,這就是今天馬利牌美術顏料的起源,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美術顏料制造業的發端。1933年,上海金城工藝廠研制生產了第一批國產鷹牌油畫顏料。五十年代,馬利工藝廠與金城工藝廠等工廠合并,成立了上海美術顏料廠,專門生產馬頭牌顏料。改革開放后,上海美術顏料廠又改制為中外合資實業馬利畫材公司。如今以美術顏料為主的馬利牌繪畫材料已發展為MASTER馬斯特,MARIE'S馬利和MARTOL馬頭三個系列,生產十幾個產品大類,兩千多種品種的畫材,成為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美術顏料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